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老實說....眾生修持的法次法向....真的沒有[較好不好]的問題.

釋迦佛也經過無益的[[苦行]]後,才證果!!

ㄧ步一腳印,隨順眾生所種下的善惡因緣...所增長的般若波羅蜜...而展現修持的方向與方式.

這都是眾生自己的所造所受.沒有因緣俱足...就無法有成果!!

無論是善或是惡....是依佛如實教導或依佛的方便教導.或不在佛陀教導的正道上.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“即使魚倒著游或哭著游,牠們仍然在水中,不是嗎?沒問題的!因為都是夢,沒問題的。假設你在夢中死了,也不表示你真的死。佛在做眾生的夢,有什麼問題呢?這樣的信心會給你開悟 。佛陀已經教了你這個,為何你不相信呢?「諸法從本來,常自寂滅相,佛子行道已,來世得作佛!」,我們本來就是佛了,這還有什麼問題嗎?如果你知道無需去獲得開悟,這就是開悟。你還需要在水中找出水嗎?這鬱悶的心即是佛。有鬱悶的心是沒關係的,如果沒有任何的鬱悶心,誰可以獲得開悟呢?鬱悶心本身就是開悟的顯現,別擔心!“



文章來自: https://mumuzenmaster.wordpress.com/2016/08/13/%E6%88%91%E5%80%91%E5%B7%B2%E7%B6%93%E5%9C%A8%E5%9C%9
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您好ㄚ!

幫 您查到悟覺精舍地址電話如下
桃園市龍安街 96 號 2 樓 桃園悟覺精舍 洽詢專線 : (03)217-4225
您想知道禪修的時段以及需要費用?建議自行打電話詢問

請 參考!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版大吉祥!

幫您找到一篇短文《隱士:透視孤獨》
體驗孤獨的過程從東方到西方屢見不鮮

許多人都會想起《湖濱散記》(Walden)一書的作者享利.大衛.梭羅,他在華爾騰湖畔隱居二年又二個月,他宣稱,其目的就是要把聖經「六天工作,一天休息」的教誨顛倒過來。

而他也奉行這樣的生活實驗,一個禮拜只用了一天來賺取生活所需或是尋找食物果腹,其餘的六天全都用來與大自然交談,所謂的交談即是放下俗世的牽絆,與田野和樹林對話。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何能 練習 而 "覺"?
===============
解縛==>法住智

如何能 練習 而 "不執於五蘊"?
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斷結==>涅槃智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何謂修行?就是把自己的本份做好,,,,就叫修行。
靈修?是一種入門修行的課程,需要心理建設(願意或準備或因緣巧合才能運行)

回應你的問題:
起靈或靈動是沒辦法關的,因為它是靈體的肢體行動也需借由人的肉體配合才能傳達訊息。你也可以用肉體人身去控制它,並非無法控制相信你是知道的,讓靈體活動活動對身體也有幫忙,不需要太在意它。

你擔心的事應該是往靈修之路而你卻不想往這條路走,或是只想好好做人而已,不用擔心,那也需要因緣的。請放寬心。
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止禪是觀禪的基礎嗎?

個人認為 : 止禪【不必然】是觀禪的基礎。

但是,沒有【止 (定)】,就沒有【觀 (慧)】。

因為,【定】,是慧的直接因。

雖然,在傳統的修學上,有兩種路子 :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...

古代養生家十分注重靜坐健身,其機貴在動靜結合,一張一弛靜坐,尤其是睡前的靜坐,被許多養生家共同認為是凝神靜氣,祛污除病的有效方法。

...

靜坐健身術,旨在「靜」。人每天除睡眠外都於「動」態,致使人體各器官負載運行,無法放鬆。「靜」則相對「動」而言,使人體得以鬆弛。科學研究表明 ,靜坐時,心率,呼吸和大腦電波緩慢,肌肉放鬆,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明顯下降,耗氧減少,腎上腺素和其他緊張激素水平下降,免疫功能明顯增強。靜坐時腦電圖高度有序,大腦皮質處於保護抑制狀態,同時,皮質功能同步強化增強,皮質與皮質下神經的功能協調統一,全身小血管處於舒張狀態,致使血壓下降。

ADVERTISEMENT

...

靜坐健身術,不僅能使人體器官平衡地運動;還能提高工作,睡眠質量,減少噩夢,使大腦得到較好的休息。人們白天工作,到了晚上,在入睡歇息之前,如果能閉目靜坐一段時間,將會把一天在勞碌之中分散的精氣神回聚於體內,並在靜坐調息的過程中,疏通自己的氣血經脈,特別是使疲勞的大腦神經鬆弛下來。人在一天的工作與生活中難免有遇到各種不愉快的經歷,在晚上入睡前靜坐,可以漸漸讓自己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的境界,淡化以致忘卻七情六慾的騷擾,讓自己平靜的進入夢鄉,入睡前的靜坐對神經系統,消化系統的慢性疾病有明顯的療效。

...

ADVERTISEMENT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請您,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與心力在《道聽途說》上。
如果您對《佛教》有興趣,可以專注在《佛經》上,答案都在裡頭。
《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》

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20627000016KK01097
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吃的食物不同、因每個人的體質也許在身體反映上會有些變化、可選擇的餐廳變少不是困擾、是對行者的一種能否堅持的考驗。

人生的煩惱不一定什麼時候發生、因緣具足自然會產生、即使不吃素一樣會有煩惱。人很難一生無事順境、障礙總是隨緣現前克服就好。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60521230444AAY2Rcd
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家講的正念:《清淨道論》:念是一種心理過程,通過不忘失的憶念,以保持思慮的穩定、不飄蕩。因為念的穩定,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善的念頭與行為,放棄惡的行為。形成一種精進、不放逸的力量

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,專注的觀察它,就稱為念。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

光點和亮度增加,大德應該是閉目把氣意集中觀注在眉心,這是身體自然現象
(丹田:上丹田、中丹田、下丹田)

ㄧ直處於氣功態,不會累積太多能量,在生長期(青春期)加上長時間保持氣意聚氣狀態,眉心會很微小凸出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太極拳好學但習慣難改,如動肩、手肘縮、挫腕關等先天的習慣不容易改,因此鄭曼青師爺會說本門是改錯拳,且還說知錯難,惟如何知錯能改,除須有良好的師承,有人告知錯誤處外,也因本門太極拳是崇黃老學說,故須多讀書,尤其是古書,理才容易通,依理如法才能知改、才能逐漸進步!



文章標籤

heidinc22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